Sarah Yan

罗马书2-3章

2022年7月31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2-3章 默想分享: 罗马书所包含的保罗的神学思想十分丰富,最主要的是揭示了神的救恩是因信称义。犹太人所夸口的律法无法拯救他们,反而成了他们招致神愤怒的原因。犹太人认为自己是神拣选的民族,有神赐下的律法,有祖宗传下来的割礼,他们可以因此而得救。但是记得我们在读申命记的时候,摩西反复强调,如果背弃了神的约,就会招致神的愤怒和咒诅。保罗在罗马书中就是要说,福音是给所有人的,不分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 不要论断人。这是保罗在第二章一开始所讲的,“论断”这个词英文用的是“judge”,有意思的是,第二节的审判英文是“judgment”,这两个词在希腊原文中虽然不一样的,但是是同一个词根。保罗的书信中很喜欢用这样的同根词,很像我们今天写作时用的双关语。所以,中文翻译体现不出来这种暗示,但是“论断”这个词翻译的很好,显示出一种人为的主观。我们今天说到论断,通常会有不要评论别人,或者不要议论他人的是非等等这样的意思。在保罗这里,论断的意思包含着“不要用你自己的标准来定别人的对错”的含义。 只有神能审判他人,没有人能够逃脱神在末日的审判,而依据就是“根据个人的行为”(2:6),而这种行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积德行善,而是保罗接下来所说的,寻求神的就得永生;自我寻求,行为不义的就要承担咒诅。 神的审判先从犹太人开始,然后是希腊人,而福气也是先给犹太人,后是希腊人。(2:9)这与彼得前书中所说的,“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彼得前书4:17)是一致的。 审判的标准不是有没有接触到摩西律法,而是有没有犯罪。(注1)只有神能够给人定罪,也只有神能赦免人的罪。“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3:9)人靠着自己是无法给自己脱罪和赦罪的。人不能靠着自己好行为去脱罪的,而是寻求神的公义。人之所能够被神算为义,仅仅是通过相信耶稣基督。这就是因信称义的道理。“上帝使基督耶稣成为赎罪祭,以便人借着相信耶稣的宝血可以得到赦免。这是为了显明上帝的义,因为祂用忍耐的心宽容人过去的罪。” (罗马书3:25 当代译本) 保罗之所以说“信”是坚固了律法,而不是废了律法,就是因为律法的本义就是相信神,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读了申命记,摩西反复强调的是相信神, 遵守神的律法。如果只遵守律法,却不相信神,就不是真的遵守。保罗说“既然如此,我们哪里能夸口呢?当然没有可夸的。靠什么方法让人不能夸口呢?靠遵行律法吗?不是!是靠信主的方法。” (罗马书3:27 当代译本)中文翻译体现不出来保罗的原意,保罗说的是“by a law of works? No, but by the law of faith.”(ESV) 所以,直译过来应该是,靠着行为的律法吗?不!是靠着信心的律法。所以,律法的本义与因信称义是没有任何冲突的。 注1:原文“The criterion of the judgment is not whether one has access to the Mosaic law, as Jews did, but whether one has sinned.” [1] 引自Frank Thielman, Romans, ed. Clinton …

罗马书2-3章 Read More »

罗马书第一章

2022年7月30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一章 默想分享: 罗马书被认为是关于保罗神学思想的最重要的书信之一,包含了因信称义等最主要的神学要义。这封寄给罗马教会的信大约写作时间是AD.57,应该是保罗在哥林多第三次宣教旅程的路上写的。那时,保罗作为一名生下来就是罗马公民的人,却从来没有到过罗马。罗马是希腊的政治文明的中心,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根据史料记载,罗马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城市,街道嘈杂而且很臭,许多人来这里讨生活,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最初的罗马教会应该是有犹太人组成的,但是由于罗马皇帝革老丢在AD.49驱逐犹太基督徒,所以极有可能在罗马教会的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非犹太人加入了教会。 罗马书1:1就说明了这封信的作者是保罗,保罗的自称是“基督的仆人,”仆人这个词其实就是奴隶的意思,保罗的这种用法让人联想到旧约中的先知,比如摩西也是神的仆人。保罗说明自己的使徒身份,他的职分就是要传神的福音。所以罗马书一开始就说明了保罗所要讲的内容就是福音。 福音的关键是耶稣基督。所以保罗接下来就是要说耶稣基督的身份,按照肉体来说,耶稣是大卫的后裔,这是应验了旧约中先知的预言。按圣善的灵说,耶稣是神的儿子。罗马书第一段是保罗书信中非常常见的开头,以一段问候开始。 我们很多人信主很多年,对于福音一词并不陌生。一个已经信主的人是否也需要福音呢?答案是肯定的。保罗给罗马教会的写信目的在第15节中所说,“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保罗的写作对象是罗马教会,既然是写给教会,为什么要将福音传给他们呢?说明他们虽然已经信主了,但是对福音的真道还并不是很清楚。 福音是什么呢?“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6-17)这段话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这就是福音的核心——因信称义。 保罗接下来就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信,因为我们都是不虔不义的人,本来是要承受永生神的愤怒与惩罚的。从罗马书1:18-32,我们可以联想我们刚读过的申命记,摩西是怎样的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拜偶像,如果他们拜偶像,违背了神的约,就会受到惩罚与咒诅。而申命记中神也知道未来以色列人会远离他,去事奉那些虚无的假神。但是这段经文不仅仅是给犹太人的,也是给外邦人的。因为“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罗 1:19) 这种一般启示藉着神在这个世界的创造已经显明给所有的人知道。所以义人就是指的相信神的人,而不是靠着行为而称义的人。世界上的人,如果不相信神,就是不虔不义的人。 从申命记到罗马书,虽然跨越了千年,却是讲的一件事情,传的一个福音。相信神,不要拜偶像。信神,就可以得到生命;不信神,结局就是死亡。这福音就是因着信神的爱子耶稣基督而得到生命。   思考与应用:请体会因信称义的道理,这道理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在十字架上为我而死,使我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脱离罪的捆绑,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你,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33-34章

2022年7月29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33-34章 默想分享: 摩西在临死之前给以色列人的祝福,就像是在创世纪当中雅各给他的儿子们的祝福。摩西就像是一位老父亲一样,将以色列各个支派的百姓都当成了他自己的儿子。 摩西的临终祝福与摩西之歌一样,都是诗歌体裁。但是与摩西之歌不同的是,这最后的话提到的都是祝福,更强调神赐给以色列百姓的律法。尽管这临终祝福是跟在摩西之歌的后面,但是却仍然充满了祝福。我们知道摩西之歌是因为神告诉摩西,以色列百姓以后会背叛祂,违背与神的约定,所以摩西之歌是给后代子孙的见证,以及预言了他们未来会遭受到怎样的惩罚。但是摩西仍然祝福了以色列的百姓,可见,当以色列百姓遵守神的律法的时候,坚守与神之约时,神的祝福仍然一点不少。而摩西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先知,很有可能他的临终祝福包含了对以色列未来的预言。摩西祝福以色列的各支派,唯独没有提及西缅支派,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读完了申命记的最后一章34章,整个摩西五经就落下了帷幕。第32章与34章好像是原本连在一起,而被33章摩西的最后祝福打断了一样。摩西死时一百二十岁,是三个四十年。如果四十年算是一代的话,摩西的一生正好经历了三代。第一个四十年他在埃及做王子,第二个四十年他在米甸放羊,八十岁被神呼召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第三个四十年在旷野漂流,一百二十岁按照神的吩咐不得到达应许之地,死于摩押地的一个山谷中。   思考与应用:摩西的一生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我们可以从摩西的身上学到什么样的品质?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我们的一生虽不如摩西那样跌宕起伏,但愿你像使用摩西一样,使用我成为你合用的器皿,也使我像摩西那样谦卑顺服,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31-32章

2022年7月28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31-32章 默想分享: 摩西的话就快要说完了,他也知道自己离世的日子不远了。也许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他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不能照常出入了。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摩西临终前把这一生所得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反复的说给以色列百姓听,尽管如此,神还是告诉摩西,未来以色列百姓会背叛祂,他们将会受到惩罚。 摩西所能做的,除了把神告诉他的律法教导给以色列百姓,还有就是为他们立了一位新的领袖,约书亚。约书亚虽然也是以色列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但是他的名字在摩西的名字的光芒遮盖下,显得那么的不出众。百姓连摩西尚且不服,还经常抱怨,又如何能够听从约书亚的话呢?约书亚也知道要带领这样一群百姓是多么的困难。所以,摩西鼓励约书亚,你当刚强壮胆,“耶和华必在你前面行;他必与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会离弃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沮丧。”(31:8)这句话也成为每一个愿意为主服侍的人的鼓励和劝勉,不要害怕,因为你若是为神而出战,神必不会撇下你,他一定会与你同在。 神告诉摩西,这百姓以后要违背与神之约,去供奉别的神明,所以他们必然会遭遇许多的灾祸。神要摩西写一首歌,成为子孙后代中的证据。这首歌就是摩西之歌,这是一首献给神的赞美诗,也是以色列未来的预言。 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祂知道我们的每一个心思意念,他知道他的百姓在未来会背叛祂。但尽管如此,祂却是信实的,祂仍然依照祂的承诺,在那个时刻,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达应许之地。 诗歌是圣经中一种主要的写作体裁,也是揭示神的奥秘和属性的一种写作方式,比如摩西之歌,底波拉之歌,羔羊之歌等等。摩西之歌的内容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回顾神是如何眷顾和拯救以色列的先祖和百姓的,第二部分是预言以色列百姓在富足之后是如何忘记了他们的神,去敬拜别的神的,以及他们将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第三部分是神如何止息了他的愤怒,向他的敌人复仇,再次救赎了他的百姓的。正如诗歌中所说,“你们如今要知道:我,惟有我是 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损伤,我也医治,并无人能从我手中救出来。”(申 32:39) 这是神属性的宣告,神是唯一的神,他惩治,他也医治。除非是神的许可,除非是神亲自的拯救,没有人能够从神的手里逃脱审判。   思考与应用:今天我们在做主工的时候,是否会有胆怯的时候,你觉得神鼓励约书亚的话能够鼓励到你吗?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你使我刚强壮胆,遵从你的话,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29-30章

2022年7月27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29-30章 默想分享: 有哪一个世代能比我们这个世代的人更幸福呢?我今天收到了Christian Books寄过来的广告杂志,看到纸版圣经一本六块多美金。我突然想起来好多年以前我所拥有的第一本纸版圣经,是别人免费送的,以至于我好多年都以为圣经都是免费的,后来才知道很多圣经都是圣经联合会捐献给中国的。如今,当我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看到圣经,甚至可以对照不同版本,我真的觉得是很幸福。 能够读到神的话,是我们这个世代的福利。如今,我们没有摩西面对着面对我们讲话,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圣经的启示来读到神的话语。第29章是摩西对以色列人的第三次劝勉,是要重述神与以色列人所订立的西奈山之约。这约定是通过摩西所传讲的神的话,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圣经,也是神与我们的约,摩西在劝勉以色列人接受神的约,遵守神的约,岂不也是对我们今世每一个听到神话语,读到神话语的劝勉吗? 我们要祈求神能够赐给我们一颗能明白的心,一双能看见的眼睛,一对能听见的耳朵,(29:4)使我们可以看见神,听见神的信息,就相信,悔改。虽然神带领以色利百姓经历过数不清的神迹,但是他们都还没有得到,但是今天,耶稣基督就是这样的提醒那听到神话语的人,“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太11:15)我们今天听到神的话语,就应该遵守神的话,正如同摩西对以色列人的劝勉,我们藉着耶稣基督成为神的子民,而耶稣基督是我们的神,我们的中保,这就是神所立的神圣的盟约。 人的一生并不长,若是荒废了更加可惜。在这不长的人生里,摩西从埃及的王子,到米甸的牧羊人,到荆棘火中遇见神,如他所言,他带领以色列百姓,在列国中走过,看到的世人是怎样的敬拜人手所造的偶像。他像是一个大家长,又像是一个老父亲,把毕生的遗憾和希望都寄托在以色利的后代身上,所以不断的提醒,警告,不要去拜偶像。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 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29:29) 神若不启示祂自己,我们是永远都无法知道神的。明显的事就是神的启示,神藉着这世界一切的创造,和圣经中的话,将祂自己启示给我们,就是要我们遵行祂,敬畏祂,爱祂。 摩西所说的话,就好像是给我们今天每一个听到这话的人说的。神的道理永远不变,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不管是谁,听到了神的话,只要相信并且悔改,神都会将这福气赐给他。这也是摩西在30章一开始对以色列百姓说的,只要他们悔改,哪怕他们是被赶到天边,也会招聚回来。(30:4)摩西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说:‘谁替我们过海取了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这话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申 30:11-14) 我们今天不像中世纪的人那样必须跋山涉水才可以去听一场牧师的讲道,也不像宗教改革前有钱也买不到一本圣经,我们今天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圣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阅读,不去听从,不去相信,不去遵从呢? 不要让你的圣经蒙尘,不要让神的话被遗忘,这是摩西给以色列百姓的教导,也是我们今天给自己的提醒。   思考与应用:我们为什么要每日读圣经,并且将神的话教育给我们的子女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唯有你是我们的救主,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愿我能够听见并且遵行,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27-28章

2022年7月26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27-28章 主要内容: 神的律法写在石头上(27:1-10) 违命必受咒诅(27:11-26) 遵行诫命蒙福(28:1-14) 悖逆的后果(28:15-68) 默想分享: 我们之前分享过,在古代的条约书上,通常要标明责任和权利。订立约定的双方,各自要遵守什么样的义务,享受什么样的权利,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如果没有做到,就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 在今天读到的这两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以色列人能够遵守神的话,会得到怎样的祝福,如果他们背弃了神,又会受到怎样的咒诅和惩罚。申命记就是反复的再强调要遵守神的话,遵守神的约定。 摩西吩咐百姓们,未来过了约旦河,到了耶和华神所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的时候,就要立起一些大石头,刷上石灰,把律法的一切话都写在那些石头上。而立这些石头的地方,以巴路山就是曾经在创世纪中,神应许亚伯兰赐给他土地的地方。(创12:7) 摩西期待着过了约旦河到达应许之地的立约典礼,这是为了纪念神将律法赐给他们,也是为了纪念神兑现了对以色列人先祖的承诺。摩西知道自己不能进入应许之地,所以提前将这些话讲给以色列的百姓听。他所用的就是立约的语言,他和祭司利未人对以色利人说,“以色列啊,要默默静听。你今日成为耶和华-你 神的百姓了。所以要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遵行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申 27:9-10) 如果以色列百姓能够遵守神的话,就会得到神的祝福,而如果他们违背了约定,就会受到咒诅。历史已经证明了摩西是个真正的先知,因为他所说的咒诅都一一应验在以色列人的身上了。 而解开这咒诅唯一的解药就是耶稣基督。正如加拉太书中所说,“基督既为我们成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因为经上记着:“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加 3:13)   思考与应用:我们能够靠着遵守律法而得到祝福吗?我们怎样得到属天的祝福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因着你承担了咒诅,所以我们才可以罪得赦免,求你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主你的恩典,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24-26章

2022年7月25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24-26章 主要内容: 离婚和再婚(24:1-4) 一般条例(24:5-25:4) 对丧亡的弟兄传宗接代(25:5-10) 其他的条例(25:11-16) 命令百姓想消灭亚玛力人(25:17-19) 奉献初熟的土产(26:1-19) 从圣经的背景来看,摩西时代,离婚是已经存在的现象,摩西只是为了制止在离婚的过程中出现惹怒神的地方而说的一些情形,并不是说离婚是被允许的。中文和合本的翻译是“若发现妻子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妻子做了什么不讨丈夫喜悦的小事都可能面临休妻,比如没及时做晚饭之类的。英文的词用的是“indecency,”是做了什么下流的,或者有伤风化的事情。 法利赛人试探耶稣,问他,人可不可以休妻?“耶稣回答说:‘摩西吩咐你们的是什么?‘他们说:‘摩西许人写了休书便可以休妻。’耶稣说:‘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写这条例给你们;但从起初创造的时候, 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到了屋里,门徒就问他这事。耶稣对他们说:‘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辜负他的妻子;妻子若离弃丈夫另嫁,也是犯奸淫了。’(马可福音 10:3-12) 要理解申命记中摩西所说的关于离婚的条例,就必须要配合着耶稣的教训来读。法利赛人机械的遵守律法,却不懂律法背后的意义。摩西在说到休妻时,是一个既成事实,就是离婚现象在以色列人中间已经存在,摩西只是给了这个离婚的情形加了一个限定条件。比如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意思就是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摩西并不是鼓励他们离婚,而是既然丈夫已经不喜悦妻子,不如让他们离婚,只是不可随意休妻,第一,妻子确有行为不检点的地方,第二,要给出离婚证明,这样妻子可以再嫁,第三,妻子再嫁后,如果后嫁的夫又与她离婚或者去世了,都不能再将她娶回来。而法利赛人则理解成为摩西是只要写了休书就可以休妻,法利赛人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休书只是离婚的一个证明,而不是开具了休书就可以休妻。这在我们今天的婚姻中也很好理解,不是说去民政局领了离婚证就离婚了,而是先感情破裂,无法修复,才会去离婚,拿到离婚证。 所以耶稣说,摩西是因为你们心硬,就是说,他们的罪已经带来了必须要离婚的结果,才给出他们的限定条件。但是,神所设立的婚姻,是不应该离婚的。二人既然已经结为夫妻,就是一体的,神配合的不能分开,这是耶稣要人尊重婚姻。这与之前所说的,一夫多妻制是一样的,一夫多妻本是罪带来的结果,而不是神最初的设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律法是不能解决罪的问题。 而耶稣所说的,“休妻另娶就是犯了奸淫,”也可以根据申命记这段话来理解。这句话当代译本翻译的更易理解,“除非是妻子不贞,否则,任何人休妻另娶,就是犯通奸罪。”(太19:9)所以,在申命记中摩西的限定条件之一就是妻子犯了奸淫,“indecency”,如果没有这个限定条件,丈夫虽然不喜悦妻子,仍然要离婚,就是犯了通奸罪了。 我们所在的世界已经被罪所污染了,罪会带来婚姻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也会让人们认为婚姻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但这并不是神起初创立婚姻的初衷。神起初所创造的婚姻是神圣的,是合为一的,是不可分开的。 思考与应用: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破坏,我们要如何去修复呢?我们要如何在婚姻中体现神的荣耀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我们能够明白你的教导,藉着你远离罪,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22-23章

2022年7月24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22-23章 主要内容: 其他条例(22:1-12) 有关贞洁的条例(22:13-30) 不许进入圣会的人(23:1-8) 保持军营的卫生(23:9-14) 一般条例(23:15-25) 默想分享: 从21:15开始到23:14之间,大部分都是对于十诫当中第七诫“不可奸淫”的回应,这是为了保护以色列民在性上的圣洁。 以色列民跟他周围的邻居,其他的古代近东地区的人有很多很相似的风俗习惯,比如说一夫多妻。但是圣经当中并不鼓励一夫多妻制,这一点我们从创世纪2:24中就可以看出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2也是这样主张的。 22:1-4是对于“爱你的邻舍”的回应,也是回应了“不可贪图他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22:5极力的反对“异装癖,”一方面这是因为当时有些异教的拜偶像的风俗,男扮女装成为庙妓,另一方面也是在捍卫神所创造的秩序。22:6-12都是关于一些生活的条例,十分细致。 接下来是关于女子贞洁的条例。古代社会十分重视女子的贞洁,但是如果女子是因为被人玷污了,且周围无人能搭救,而失去了贞洁,就不算是有罪。 23章一开始摩西说什么人不能加入到耶和华的会。外肾受伤的,或者被阉割的,私生子,都不能入耶和华的会。而外邦人中,亚扪人和摩押人永远都不能加入耶和华的会,但是似乎路得是个例外。埃及人虽然曾经欺压以色列人,但是却不像亚扪人和摩押人那样引诱以色列人拜偶像,以奸计离间以色利人与神的关系。 我们从一个人的行事风格,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我们从摩西所说的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就可以看出,神要以色列人成为品格高尚,爱邻舍,帮助穷人的义人。比如在一般条例中的借给弟兄的钱不能要利息,借给外邦人就可以取利。又比如,进入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葡萄,只是不能带走。从这些事无巨细的条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摩西希望以色列百姓在神拣选他们之后,成为圣洁的子民,而这种圣洁也应该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思考与应用: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要如何让我们的行为也逐渐成为圣洁呢?我们的生活应该发生怎样的改变?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求你让我在每日的生活中,也能操练如何去爱人如己,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19-21章

2022年7月23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19-21章 主要内容: 设立庇护城(19:1-13) 旧地界(19:14) 有关证人的条例(19:15-21) 有关战争的条例(20:1-20) 有关未结案的谋杀案件(21:1-9) 有关女战俘的案件(21:10-14) 有关长子的继承权(21:15-17) 有关逆子的处置(21:18-21) 其他的条例(21:22-23) 默想分享: 在19章到21:14之间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十诫当中的第六诫,关于“不可杀人”的一些详细的应用和解释。(申5:17) 我们在民数记35章中已经读到过关于设立“逃城”的规定。逃城就是为那些因为误杀人而准备的地方。摩西在申命记中举出了关于无心杀人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有人本想砍树,不小心斧子脱了把,飞落在别人的身上,导致了死亡,就可以逃到逃城里,免得被其他人杀死。这是关于无心杀人的惩罚条例。 而对于那些谋杀的凶手,即使他逃到了逃城里,也要把他从里面带出来,将他治死。关于作证的事情,在17章提到关于敬拜偶像的时候,也提到了如何审理难断的案子的方法。在这里,关于犯罪或者犯了什么凶案的案子,也是一样的,必须要凭借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才可以。如果难断的话,也是需要祭司和审判官来决定。这里提到的“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申19:21) 是为了审断的公平。 耶稣在马太福音5:38中也引用了这句话,“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 5:38-39)。耶稣引用了这句话,却不是用在同一个上下文当中,而是应用在了当时他所处的时代的背景当中。看上去似乎是反对摩西律法,其实是更好的解释了摩西律法。在摩西时代,律法就是要体现公平,作为一种审判的原则,而不是作为报复的原则。而以色列的后人们,却将这条原则应用在报复上,运用自己的手段去寻求公平,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争端。所以,耶稣所说的,与摩西并没有矛盾,反而是更好的解释了,神的律法。神设立逃城给无心杀人的人,就是要避免人们的报复。 而对于战争的条例, 神也是充满了怜悯。在上阵之前,祭司要鼓励战士们,不要害怕,因为神与他们同在。而那些家里盖了新屋,种了葡萄园却没有享用所结的果子,或者娶了妻子还没迎娶,甚至如果仅仅是因为他害怕不敢上阵,都可以回家。这说明,以色列的战争从来都没有指望靠着人的勇猛,战至最后一人,输赢早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由神决定了,人数的多寡并不能够成为决定以色列人与敌人争战得胜的因素。这确实与这世界上大部分的战争策略都不太一样。 对于无法查到凶手的谋杀案,长老和祭司要从离被杀的人最近的一座城里,取一只母牛犊,在流水,未曾耕种的山谷里,打折母牛犊的颈项,就算是赎了杀人的罪,除掉流无辜血的罪。 在这些审判案件的过程中,都是有祭司和审判官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这也构成了以色列人的政治体系,祭司与国王共同管理国家的权力分立的神权政治体系,这也成为后世许多国家的治理国家的政治管理形式。也有学者认为摩西的申命记是最早的宪法,是以神为基本法治精神的宪法。   思考与应用:神对于生命的怜悯提醒我们要如何对待我们的邻舍? 祷告:亲爱的天父,你的权能超乎这世上一切的统治,你的判语公义,愿我们也能像你正直公义,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申命记16-18章

2022年7月22日 读经内容:申命记16-18章 主要内容: 逾越节(16:1-8) 七七收获节(16:9-12) 住棚节(16:13-17) 秉公审断(16:18-17:13) 有关立王的指示(17:14-20) 祭司当得的份(18:1-8) 不可随从异邦的风俗(18:9-13) 应许兴起先知(18:14-22) 默想分享: 以色列人的三大朝拜节期:逾越节,七七收获节和住棚节。这三个节期,以色列人要去中央圣所(the central sanctuary),就是神所指定设立的会幕的地方,有一些住的离圣所很远的以色列人就要提前出发去过节。这三个节日都要纪念神是怎样的带领和拯救了以色列人。逾越节是为了纪念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七七收获节,也就是后来的五旬节,是麦子丰收的那一天,要纪念神怎样赐给他们食物和供应他们;住棚节是三大节期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的秋季月份,九月到十月左右,在利未记23:39中被称为“耶和华的节”(the feast of the LORD),这个节日也有要纪念在出埃及的过程中,神使他们住在棚子里的日子。(利23:44) 摩西在说完过节的事情之后又说明了关于审理案件的要求。审判案件要追求至公至义,不能收受贿赂。这对于一个神权国家来说,审判案件也是代表着神的公义。我们会发现几乎摩西提到每个具体的事项的时候,前后都会跟着不要拜偶像的警告。这引起我们的思考,拜偶像其实就是除了神以外,我们寻找到的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事物。如果我们的满足和喜乐不在神的身上,而在于别的事物身上,就是拜偶像。 所以,如果审判案件的时候,不专注在神的身上,就会寻求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许会做出伪证,这就是拜偶像了。而不愿意依从耶和华的指示,而去寻找外邦的偶像来判断是非,这也是拜偶像。在古代以色列,很多案件因为没有证据或者目击者,很难判断是非,所以如果出现难断的案子,就要去找祭司利未人,和当时的审判官,通过求问神来判断案件如何审理。祭司和审判官就代表了神的权威,如果有人不听从他们的审理,就要将那人治死。 如果要立一位王来治理他们,也要让王学习神的律法,诵读学习,好不偏离神的道。摩西也说了对于王的一些要求,可惜这些要求,不管是第一位王扫罗,还是大卫王和所罗门王都没有完全的遵守,他们离理想的王还差的很远。而律法书也一度失传了,直到约书亚作王的时候,大祭司希勒家才在圣殿中重新发现了律法书。(列下22:8) 利未人在以色列人中间是没有产业的,因为他们要分别出来专门事奉神的会幕。所以,摩西特别依照神的吩咐嘱咐以色列人,不可以亏待了利未人,如果他们亏待了利未人,其实就是亏待了神。因为他们是经办神的事物的,如果亏待了利未人,自然也就不会重视神的会幕的事情。 神应许会兴起一位先知,像摩西一样。在摩西之后的日子里,以色列人中间出现了许多的先知,圣经当中也有许多书卷被称为“先知书。”在旧约时代里,很多人都会说预言,有些人是真先知,有些人则是假先知。他们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是奉神的名说话的,如果应验了,那就是真先知,如果没有应验,就是先知擅自说的,就是假先知。(申18:22)但是,除了这些先知之外,还有一位超然的弥赛亚,远胜于这些先知之上,就是耶稣基督。   思考与应用:拜偶像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罪,我们要如何远离拜偶像的事情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求你帮助我,使我有智慧的心,可以知道如何跟随你,远离拜偶像的事情,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