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Yan

哥林多前书第1章

2022年8月10日 读经内容: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默想分享: 富裕而堕落的哥林多是罗马世界一个汇聚了各种文化,思潮,和偶像的大熔炉。要牧养哥林多这个地区的教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保罗在以弗所期间,写了这封书信给哥林多教会的人。 在保罗写这封书信时,哥林多教会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初代教会哥林多,直到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教会发展,一直都在不断重复的上演。因此,保罗的教导直到今天也仍然历久弥新。 以牧者的心肠去牧养哥林多教会的人,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但最重要的是要靠着耶稣基督。保罗在新的一开始就展现出他在基督里的智慧,勇气和牧者心肠。虽然哥林多人条件优越,既有钱又有口才,但是保罗却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骄傲而退缩,他的第一句话就说出自己的权柄,是奉神的旨意,是使徒身份,写信给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这使他接下来的教导都具有从神而来的权柄。 人的智慧不能成就神的义,也不能让人得救。并且,人的智慧如果没有被重生的话,在神的面前反而是愚蠢的。哥林多人仰仗着自己的口才,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才会导致教会出现了这许多的问题。 教会的分裂是对于教会来说是致命的伤害。有句俗语叫“预防胜于治疗。”保罗对于哥林多教会的分裂所提出的提醒也应该成为今天教会的提醒。教会是以基督为元首的,而不是以某个牧师或者传道人为首的。我们越是聪明,能干,越是要谦卑,因为聪明与能干的哥林多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就因此而跌倒了。也因为神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1:19) 教会的合一是对教会全体成员的要求。夫妻之间要合一都很困难,何况是教会这么多的人呢?许多人会追求一种表面上的和谐,就是大家也不交心,没有太多共处的机会,只谈令人愉悦的话题,不谈令人厌烦的事情。这种合一并不是真正的合一。如同在夫妻之间的合一一样,教会的合一也应该是因着基督而紧密的联在一起的真诚的感情。这样真诚与炽热的感情,会让你在受到伤害的时候,因着对基督的盼望与信心,仍然会想办法寻求弥合,会想要赦免与原谅对方,会想要等待基督的工作。   思考与应用: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提醒,对我们今天的教会有什么帮助?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我们本是愚拙的,却自以为聪明,愿我们因着你能够彼此相爱,在基督里合一,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16章

2022年8月8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16章 默想分享: 罗马书的最后一章是这封书信的结尾,保罗如同他在别的书信当中一样,在信的结尾问候教会的弟兄姐妹,并且祝福众人。但是,不同于其他的书信,保罗在罗马书的结尾提到了大量的人名。 在这章的一开始,保罗举荐了一位姐妹,菲比,她是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坚革哩是一所繁忙的港口城市,距离哥林多并不远。所以,很可能在保罗停留在哥林多期间,得到了菲比的许多帮助。 保罗是在上一章关于奉献的事情之后提到了菲比,这也说明了教会中的互相资助和接待是保罗所乐意看到的。在初代教会时期,保罗的书信都是会在教会中公开宣读的,所以,保罗提到了菲比,其实就是要求众人都要认识到要在主里接待资助其他主里的弟兄姐妹的重要性。 保罗所提到要接待和帮助菲比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因为你们都在主里,第二,因为她曾经帮助过许多人,第三,因为她曾经帮助过保罗。这就是昨天我分享过Barclay书中提到的“恩典的循环”的观点,因为在主里就要互相分担,彼此接纳。保罗从上一章的教会与教会之间的资助和奉献,缩小到了个人上的帮助与奉献。 保罗接下来问候了许多罗马教会的弟兄姐妹,虽然这一串的人名似乎与神学无关,但是却反映了当时教会的历史背景。从这些的名字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是外族人,而且大部分的名字显示他们是被赎身得到自由的奴隶,或者是奴隶的后代。 这说明,在保罗事奉宣教的路上,他从来都不是“独行侠,”他也是需要一群人与他同工。这也是给我们今天事奉的提醒,我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是需要亲密的“战友”并肩同行。 在保罗提及到的人名中,有九名是女性。这说明在早期的教会中,妇女在教会服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 接着保罗出人意外警告罗马教会的人要警惕那些假教师,分裂教会的人。保罗也意识到了早期教会中,总有一些敌对教会的势力假扮成教师来分裂教会。他们并不是真的信徒,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保罗书信的结尾问候,让我们感到,这封信是一封充满了人情味的信,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教导。这种亲近的关系,是建立在主耶稣基督里的。   思考与应用:我们要如何按照保罗的教导,在基督里与教会的弟兄姐妹们一起同心合一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我们能因着你在主里彼此同心合一,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15章

2022年8月6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15章 默想分享: 保罗在说了关于食物的问题之后,接着在第15章就提到了坚强的人和软弱的人,这一结论与之前的内容衔接的十分自然。保罗说的是“我们坚强的人,”而不是说“你们坚强的人,”所以他将自己归到了灵性“坚强”的这一类人中去。 正好昨天在哥林多后书12章主日学的课程中,我们讨论了关于保罗所说的“软弱”的问题。在那里保罗说我要夸口我的软弱。在这里,保罗又说自己是坚强的,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事实上,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章中后面还有一句,“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10)显然,这里的意思是,作为人,都会有软弱的时候,但是靠着神的灵,就可以叫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弗3:16) 其实保罗在这一章的内容也有另一个目的,金钱奉献的目的。我们曾经在许多保罗书信中都读到过类似的内容。保罗在本章一开始提到了坚强的和软弱的,表明了彼此分担,彼此同心的意义。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准则不是讨自己的喜悦,而是要让邻舍喜悦。讨别人的喜悦,并不是说我们要委曲求全,惧怕人。而是说,为了建造对方德行的目的,为了对方的益处。 保罗非常强调“合一,”彼此接纳,这样就可以荣耀神。而这种合一是建立在耶稣基督里的。保罗在信中提到了他接下来想要到罗马去,因为其它的地方福音都已经传遍了。 在本章的最后,保罗提到了“奉献”的问题。John M. G. Barclay在他书中《Paul& the Power of Grace》中的重要观点,就是保罗认为我们的恩典都是从神而来的,我们在帮助其他人的时候,就是把我们所得到的恩典归于神。这也暗合了最开始的 “坚强的人要扶助软弱的人,分担他们的重担。” 更重要的是,保罗并没有将灵性生活与物质生活分别开,保罗说,“外族人既然分享了犹太圣徒属灵的福分,现在以物质报答他们也是应该的。”(罗15:27 当代译本)坚强的人帮助软弱的人,不仅仅是灵性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从来都不避讳谈论奉献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金钱上富足的人,就应该帮助金钱上穷困的人,这样金钱上穷困的人就会因着他的慷慨与善行而感谢神,神也会祝福和喜悦这样的慷慨。   思考与应用:为什么合一对于保罗来说这么重要?这与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我因着你的恩典,活出基督徒的新生命,阿们!(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14章

2022年8月6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14章 默想分享: 罗马书第14章,保罗处理了一个很实用的问题,食物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食物似乎是很世俗的,很琐碎的小事,怎么能够跟信仰和神学相关呢?但是事实却是,很多的人多曾经因为什么可吃,什么不可吃而被绊倒过。 前不久,我听了一个音频节目,讨论的是基督徒可不可以吃血的问题,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困扰很多人。那个节目的观点是基督徒坚决不可以吃血,支持的经文是使徒行传中耶路撒冷会议的复函,“因为圣灵和我们定意不将别的重担放在你们身上,惟有几件事是不可少的,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和奸淫。“(使徒行传 15:28-29 和合本) 在旧约中也多次提到不能吃血,因为血里含着生命。(创9:4;利7:27;17:10-14)在耶路撒冷大会上的禁止四条中,祭偶像的物和奸淫我们都很好理解。但是吃血和勒死的牲畜又如何理解呢?我们今天在菜市场买的肉,我怎么知道肉是在屠宰场杀死的,还是被勒死的呢?那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会不会导致我生病,呕吐,犯罪得罪了神呢? 耶路撒冷大会的复函就是由保罗和巴拿巴带过去的,所以保罗一定是知道这四个禁止条例的。那么在罗马书14章,保罗为什么似乎对于不能吃什么的禁令松动了呢?保罗的标准是什么? 保罗的标准是在基督里的团契生活要彼此接纳。就如罗马书14:1所说,“你们要接纳信心软弱的弟兄姊妹,不要因为看法不同便彼此批评。”(罗马书 14:1 当代译本)他同时也在后面回应这句话,“所以,我们要努力追求和睦,彼此造就。”(罗马书14:9 当代译本) 如果我有信心什么都可以吃,我也点毛血旺吃,但是与我同桌的吃饭的基督徒姐妹信心软弱,我就不能因此而嘲笑她。同样,如果我不吃毛血旺,而她爱吃,我也不应该因此而指责她信仰不真。正如保罗所说,“我知道并靠着主耶稣深信,没有什么是不洁净的,但若有人以为某物不洁净,那物对他来说就不洁净。”(罗马书 14:14 当代译本) 如果有人认为不应该吃血,那就不要吃,因为食物并不能给救恩增添什么,也不能减少什么。 就好像有的弟兄姐妹信主好多年,突然听见别人说,呀,原来基督徒不能吃血呀,那我昨晚才吃了毛血旺,这可怎么办,我得罪主了!我的观点是,不要有这种想法。吃了就吃了,如果碰巧拉肚子也不要觉得是神惩罚你,因为上帝没有这么小气。但如果这种想法一旦进入你的脑海,每次你想点鸭血粉丝汤或者毛血旺的时候,都会担忧自己会得罪神,那以后就别点了。因为保罗说,“人如果心里疑惑,却仍然吃,就有罪了,因为他不是凭信心吃。凡不凭信心去做的,就是犯罪。”(罗马书 14:23 当代译本) 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社会远远比初代教会更加多元化。我们传福音的对象也是面对不同种族,不同风俗的地区。传教士戴德生进入中国时,就学中国人留辫子,穿中国人的服饰,吃中国人的食物,去接近中国人。那我们今天又为什么要因为食物的原因增加别人的负担呢?“如果你吃的东西令弟兄姊妹不安,你就不是凭爱心行事。你不可因为一点食物而损害基督舍命救赎的人。”(罗马书 14:15 当代译本) 基督已经为我们死了,我们已经因着他的宝血称义成圣了,所以保罗说,“上帝的国不是关乎吃什么喝什么,而是关乎公义、平安和圣灵所赐的喜乐。”(罗马书 14:17 当代译本) 我想保罗在这里并没有给吃什么喝什么加上什么限定词,变成“上帝的国不是关乎吃什么喝什么,除了血以外,”所以应该也是包括吃血的和带血的食物的。但保罗并不是鼓励我们去吃任何东西,去放纵我们对食物的贪婪,他强调的重点在于,神的国与这些事情无关。     思考与应用:保罗提醒我们关于什么可吃什么不可吃呢?食物与神的国有什么关系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你祝福我们能够在各样的事情上都有从你而来的真知识和信心,阿们!(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关于吃血的问题也可参见我另外一篇分享,“6月22日读利未记17-18章”)    

罗马书12-13章

2022年8月6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12-13章 默想分享: 罗马书1-11章,保罗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神对我们做了什么,”从12章开始,保罗开始说,“我们要如何回应神。”罗马书12:1-2大概是罗马书中最常被引用的经文了,这说明了我们要如何回应上帝的恩典。 我们很多信主的弟兄姐妹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是靠着因信称义,耶稣也为我们完全了律法,那我们几乎就是“躺赢”了,是不是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呢?答案是不是的。在得救的这个工作中,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得救之后,我们也需要对神的恩典进行回应。这种回应就是要在生活中过出圣洁的,讨神喜悦的生活。 第一节中的经文“你们理当这样侍奉,”这里的英文是“spiritual worship,”原文中含有的意思全心全意的侍奉,也有理性的侍奉的意思。这一节中的第一个词是一个很关键的连接词,therefore, 说明接下来的内容都是从前十一章引申出来的结论。基于神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也要如此的回应神。 保罗对罗马教会的劝勉,也是对我们今天基督徒的劝勉,如保罗所说,这劝勉是因靠着神的恩典而说给众人的。保罗劝勉教会的众人要谦卑,合一,彼此服侍,因为我们在教会里都是连与一体,耶稣基督( one body in Christ). 我们每个人的属灵恩赐可能不一样,但是要按照神赐给我们的恩赐在教会中服侍,但是不可以自恃过高。因为我们的恩赐都是来自于神,我们服侍教会就是在服侍神,服侍他人也是服侍神。有的人是说预言的,有的人是做执事的,有的人是教导的,有的人是劝勉的,有的人是施舍穷人的,有的人是治理的,有的人是怜悯人的,不论是做什么,保罗说,都要真诚不能虚情假意。 这也是对我们今天教会的劝勉。我们在服侍的时候,不要带着痛苦的,勉强的心,碍于情面去做,而是要带着喜乐,奉献,和甘心的心去做。我们要殷勤的服侍主,不可懒惰,内心火热。 在第13章的一开始中,保罗教导众人要顺服在上掌权的权柄,因为权力是由神所赋予的。13章后面的部分,保罗劝勉众人要爱人,因为爱就完全了律法(13:10). 我们新生活的准则,就是要“行事为人端正,好像行在白昼。”(13:13)   思考与应用:保罗给罗马教会的劝勉是否也鼓励到你了呢?你要如何立志过成圣的生活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我能披上你圣洁的义袍,好使我在末后的日子靠着你得胜,阿们!(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10-11章

2022年8月5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10-11章 默想分享: 耶稣基督的时代到来了,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恩典时代,这份恩典从以色利人到了外邦人中间。那么,以色列人是不是就不再是神的选民了呢?保罗虽然自称自己是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他仍然期待着以色利人得救,我们从使徒行传中看到,保罗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先给犹太人传福音。 所以,耶稣来,也是给犹太人带来了福音,因为他们的义与神的义是完全不同的。以色利人是无法靠着自己的行为称义的,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行为,是无法遵守律法的。所以,他们从遵守律法的角度,是无法得救的。如果他们不知道神的义,就以为自己守着律法是最有义的。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10:4和合本)根据解经家Douglas J. Moo 的观点,他认为这里的“律法”指的就是摩西律法。(注1)“律法的总结”一词英文是“the end of the law,”希腊原文是 “telos”. 这个词在希腊原文中有很丰富的意味,当我们看到英文“end”的时候,会想到第一个是“终结,”那这里的意思是耶稣是律法的终结者吗? “end”这个词还有圆满,完成的意思。那这里的意思是耶稣是律法的完美者吗?end还有到达终点的意思,目的的意思。那这里的意思是耶稣是律法的终极目的吗?(这是当代版本的翻译)。这就好像一个运动员跑步,跑到了终点线,看到耶稣站在那里。 有些学者认为这个词有双重含义,但是Moo认为这个词就一个意思“终极目的,完美”,但是包含了其它的隐含意思。首先,耶稣不是律法的终结者,而是对过去以色利人试图寻求通过遵守律法而得救的方式的终结者(终结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也是本章一开始保罗所说的神的义和以色利人的义。第二,耶稣是律法的目标。遵守律法是为了行义,但是靠着人的力量是无法遵守律法的,也就达不到神的义。耶稣的义就是神的义,所以耶稣就是律法的目标。第三,耶稣是律法的完美者(终极目的)。以色利人追求律法是为了要得救,但是律法并不能让人得救,只有耶稣可以。耶稣才是道路,真理,生命,只要通过耶稣,而不是通过律法,才能得生命。(注2)而这个词的后半句话是一个表示目的和结果的从句,“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原文是介词短语),这就是说耶稣带来了律法的完美和圆满,这样信他的人就可以被称义。 这也带来了本章中大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 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 10:9 和合本) 而这个句话的依托,在保罗后面的阐述中,就是拣选和预定。我们要努力去传福音,因为保罗说,“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10:15 和合本) 我们要努力的去传福音,让世上的每个角落都听到主的声音。   思考与应用:不需要靠着律法称义,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遵守律法,什么都不做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成为我生命的救主,愿更多的人认识你,知道你,阿们!(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注1: 原文“With the great majority of scholars, therefore, I conclude that nomos refers in this verse, as usually in Paul, to the Mosaic law.” Douglas J. Moo, …

罗马书10-11章 Read More »

罗马书第9章

2022年8月4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9章 默想分享: 人的得救是一件十分奥秘的事情。除了神在圣经当中启示出来的部分,我们并不知道圣灵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上运行的,是如何使我们回转归向神的。因为救恩是神的主权,是圣灵的大能。罗马书第9章就讲了这样一个关键教义,上帝的预旨(God’s eternal decree)和对人的拣选(election)。 亚伯拉罕的后裔是不是都会得救?保罗的答案是不是的。只有预定被拣选的人才会得救。保罗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利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惟独‘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罗9:6-8和合本)所以,神拣选了以撒,而不是以实玛利,就是神的主权,而我们并不知道神是因为什么而选择了以撒,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双子中的雅各,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看中亚伯的供物而不喜悦该隐的供物。 人或许会说,这不公平。保罗知道人心里会这么想,所以,他立刻就说,“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为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9:14-15和合本) 正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中3:3所说,“有些人和天使按照上帝的预旨,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被预定得永生,其余的人和天使则被预定受永死。”按照罪性而言,在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犯罪的那一天,死亡就临到了人类,但是是神的怜悯,使人类尚且有被救赎的可能。“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罗9:29和合本)基督被称为第二亚当,就是说我们在第一亚当那里已经是死了的,但是在第二亚当基督那里,就得到了救赎。(罗5:19) 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为什么有些人不信主,而有些人听到福音之后就立刻悔改了呢?这些都是神的旨意和计划,我们努力完成我们的部分,就是听从圣灵的旨意,去传神的福音,像种子一样的撒播出去,但是有谁听到了会悔改,有谁听到了心肠却仍如法老一样坚硬,都是神的主权。我们今天若是听到了福音,并且悔改,就要感恩,因为我们在神的旨意里得到了基督白白的恩典。   思考与应用:我们可以抱怨神拣选了谁又没有拣选谁吗?我们是因为什么而成为神的儿女呢?使我们的义行吗?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我们能与你联合,也能够在你的日子到来的时候与你同享荣耀,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谢谢!)      

罗马书第8章

2022年8月3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第8章 默想分享: 在罗马书第八章中,有两个主要的救赎论的教义,得儿子的名分(adoption)和得救的确据(assurance),这两样都是藉着圣灵在我们的身上动工。罗马书这一章还提到了预定论。加尔文说,“圣经记载关于基督的事是借圣灵隐秘的运行使我们获益。”(加尔文要义第三卷1) 我们本来是罪人,但是因着爱子耶稣的名,我们可以被称为神的儿子,可以享受同等的权利。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34问给了这个名词一个简单的定义:“「得儿子的名分」是我们从神白白领受恩典的作为,我们因此被收纳算为神众子的一员,有权享受神众子一切的特权。”这种身份上的变化不是逐渐的,缓慢的,而是立刻发生的。不是因为人做了什么,而仅仅是因为神白白的恩典。 哪些人会得儿子的名分,得救,哪些人不会得到这份救恩,这些都是来自神自己的预定(predestination).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罗 8:29-30 和合本) 罗马书的经文就说明了在基督里的人,是如何在身份上发生了改变,“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 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 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 8:15-17 和合本) 当我们呼叫“阿爸!父!”的时候,我们是因着祂爱子耶稣的名可以来到神的面前,可以被称为神的儿子。而圣灵和我们的灵都可以做见证,我们已经被收养,称为神的儿女,也因此而享受到未来的盼望,属天的荣耀。 而我们因着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就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是罪的奴仆,而是基督的奴仆,我们就可以确信我们的得救。“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8:1)这种得救的确据使基督的爱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与我们隔绝。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已经因着耶稣基督得到生命的改变,圣灵已经在我们的心里,与我们的灵同证是神的儿女。我们就要远离有罪的生活,而顺从圣灵的引领。   思考与应用:我们要如何按照保罗所说,体贴圣灵的意思,顺着圣灵而活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你使你的灵常常引导我,使我顺从你,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6-7章

2022年8月2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6-7章 默想分享: 人的一生看上去很多种路可以选择,但是其实只有两种路。一种是走义路,一种是走罪的道路。很多人说,这样太偏激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总有一些地方是边界很模糊的。然而事实上,人生所有的事情,终极的道路,就是非黑即白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为相信神和不相信神的,我说的不是行事方式,而是指的是做这些事情背后的这个人是信神的还是不信神的,这会导致他的人生走上不同的道路。 一个不信神的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通向死亡的结局,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而他无法通过任何事情让他进入神的国。因为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耶稣,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那么,一个信神的人,是不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进天国呢? 这个问题需要详细解释。一个真正相信神的人,他的生命必然会被圣灵重生,他的行为必然会被圣灵带来改变。在得救这件事情上,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但是,我们得救以后,却要因着我们的新身份而带来行为上的改变。 所以,我们的得救以后,就不能继续过以前那种任意妄为,属世的生活。这就是保罗所说的,“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罗 6:1-2 和合本) ” 我们借着洗礼归入耶稣的死,是一种与基督联合的象征,是一种对以往生活的离弃宣告。因着与基督联合,我们才可以因着与他同死,也得以与他同活,这就是通往生命之路。而那些不信主的人,就是仍然在罪的权势之下,与罪联合,做了罪的奴隶,最终的结局就是灭亡。 我们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认信,就应该让自己成为义的奴仆,不要让罪继续在我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不要顺从自己的私欲。这就是保罗所说的,我们是要成为义的奴仆,还是罪的奴仆,是要做义的器具,还是要做罪的器具。   思考与应用:保罗为什么要提醒我们不要仍然活在罪中呢?我们要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一点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感谢你所赐给我们的恩典,使我不再做罪的奴仆,我愿意跟随你,做你的奴仆和器皿,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  

罗马书4-5章

2022年8月1日 读经内容:罗马书4-5章 默想分享: 什么样的信心才算是真信心呢?保罗在罗马书前面三章都在讲“因信称义”的教义。宗教改革的精神有五个重要的唯独,“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神的荣耀。”我们从罗马书4-5章可以看到,保罗先是用亚伯拉罕为例来说明信心的重要性,什么是真正的信心,以及为什么信心能够使他称为义人。 我们刚刚读完了摩西五经,对亚伯拉罕的故事应该很熟悉了。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以土地和子孙,亚伯拉罕就凭着神的话,相信神。这就是亚伯拉罕信心的例子,而律法是在亚伯拉罕之后赐下的,所以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并不是因为他或者以色列百姓遵行了律法而赐下的,也不是因为他们受了割礼才称为义的。 但是信心本身并不能带来救赎。这并不是与因信称义的要义产生了矛盾,而信心只有藉着耶稣基督才能带来救赎。也就是说,救赎是来自基督的,是基督的工作。“我们既然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罗5:1)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它说明了信心一定要藉着耶稣基督才使我们与神和好。 信心也是一份礼物,只有圣灵才能使被拣选的人得到这个信心,产生对基督的真信心,从而悔改归向神。基督的救赎是恩典,是白白的赐给被拣选的人的。“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 神的荣耀。” (罗5:2) 罗马书的这两节经文就已经涵盖了五个唯独中后面四个的要义。 信心的对象是基督,同时我们藉着基督相信神,而这信心是圣灵的工作。“信心唯独倚靠恩典的应许, 其一,除非人深信神所赏赐的白白应许,否则他的信心必不能坚定;其二,除非信心将我们与基督联合,否则这信心无法使我们与神和好。”(加尔文要义第三卷30)与基督联合,正是保罗在罗马书第五章接下来所要讲的内容,这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要义。 亚当是人类的始祖,是因为他犯罪,所以罪进入到世界,死就临到众人,所以罪是因为他一人而进入世界,而全人类也都有了罪。耶稣被称为末后的亚当,也被称为第二亚当,因为亚当是全人类的属世的代表,耶稣是义的代表。因着与亚当联合,我们都要死。但是如果与基督联合,我们就因着耶稣的义行而得生。   思考与应用:我们要如何向传福音的对象去解释因信称义呢? 祷告:亲爱的主耶稣,愿你能够赐给我真信心,也将这对你的信心赐给那渴慕你的人,阿们! (转发请注明TCAC, 谢谢!)